当前位置:

为干湿垃圾办“身份证” 建长沙最大社区垃圾分拣中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吕周阳 2019-06-24 10:00:32
时刻新闻
—分享—

  八方社区党委书记喻双平介绍每个楼栋下的垃圾分类点,包括2个干垃圾桶、1个湿垃圾桶以及分类知识指示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摄

八方社区党委书记喻双平介绍每个楼栋下的垃圾分类点,包括2个干垃圾桶、1个湿垃圾桶以及分类知识指示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摄

“我们上门要有这‘四件套’,一个绿色的湿垃圾桶,一个白色的干垃圾循环回收袋,一本宣传手册,一份倡议书。”6月23日,八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入户宣传行动全面启动。由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学生、物业员工等组成的约300名“垃圾督导员”,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为八方社区1万余户居民送上垃圾分类相关物资和知识。

这是岳麓区首次大规模的垃圾分类集中入户宣传行动。“我们要为岳麓区探索出示范经验和工作模式,争取实现硬件建设全市第一,软件服务全市一流。”八方社区党委书记喻双平介绍,垃圾分类入户后,首批5000户有望每日实现湿垃圾减量5000公斤,干垃圾减量2500公斤。

戴着“垃圾分类督导员”的红袖章,头顶草帽,手拿垃圾桶,肖敦卿和几名督导员开始上门送“四件套”。作为一名老党员,肖敦卿认为垃圾分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他有一个朴素的期待,希望大家以后见面的口头禅从“你今天吃了吗”变成“你今天分类了吗”。

为了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入户工作,社区将1万余户居民分为A、B、C、D四个片区逐步击破。每天早7时至9时,晚7时至9时,垃圾分类督导员会在每一个垃圾分类点值守,面对面指导、督促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引导,对未做到垃圾分类的家庭列入重点关注名录。

在此次垃圾分类入户行动中,二维码库的建立是最大亮点。社区联合现代环境、绿清缘公司,分别为干湿垃圾分类专用袋制作了专用二维码。入户时,垃圾分类督导员为垃圾袋贴上二维码,并让居民扫描注册,这样一来,每一户的垃圾袋都有了“身份证”,实现了“一户一码”,既方便追溯每袋垃圾的身份信息,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并进行科学纠正。

“一开始让所有人都做到贴二维码、严格垃圾分类肯定有难度,我们的督导员会帮助大家,首先做到知晓率100%,然后三个月内注册率要达到80%,最后再追求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喻双平告诉记者,只要居民做好了分类,即可通过二维码得到相应积分,当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居民便可到物业兑换垃圾袋、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除了带“身份证”的垃圾袋外,八方社区还拥有长沙最大的社区垃圾分拣中心。记者在约700平方米的“八方小区垃圾分拣中心”看到,工人正在进行装修扫尾,垃圾分拣区、有毒有害垃圾存放区、大件物品存放区、积分兑换区等12个类别区域划分清晰有序,已初具雏形。该垃圾分拣站将于6月30日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日均分拣处理数吨垃圾。

民坊评弹

好习惯重在引导

袁云才

昨日,岳麓区八方社区启动大规模的垃圾分类集中入户宣传行动,300名“垃圾督导员”将在一个多月内,把绿色的湿垃圾桶、白色的干垃圾循环回收袋等“四件套”送到1万余户居民家里。相信通过这样大规模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既是老话题,也是新时尚。2017年,长沙被列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18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正式施行;2019年,长沙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将实现全市633个社区100%覆盖。从常理说,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只是举手之劳,但它也有前提,比如要懂得如何识辨、分类,要摒弃多年来“一包扔”的老习惯等。笔者认为,好习惯的养成重在引导,要通过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和上门提供便利条件,促使居民将垃圾分类当成一件时髦而快乐的事。

“一个一次性塑料袋从产出到使用也许只要几天,却需要几百年才能自然降解。”类似的环保宣传,我们要不厌其烦,进一步深入,做到妇孺皆知。垃圾分类督导员为垃圾袋贴上二维码,并让居民扫描注册,做到“一户一码”,这种借助互联网的新举措值得大力尝试,但要切实将“传帮带”的服务送上门,让一些对智能手机陌生的老人不觉得这是障碍。总之,只要引导得力,垃圾分类好习惯的养成并非难事。(洪虹 彭毓妍)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洪虹

编辑:吕周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城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