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区全覆盖 打通全链条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邢 骁 编辑:唐甬梅 2019-12-31 09:36:47
时刻新闻
—分享—

“亲,垃圾分类了吧?”12月29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水月林公寓,看到居民刘大妈提着两袋生活垃圾走来,站在垃圾桶边督导的小区业委会主任王月华打趣。“分了分了,咱哪会拖邻居后腿。”刘大妈笑着回答。

原来,街道社区、小区业委会设置了奖励经费,桶边督导员对居民垃圾是否分类做记录,据此每月选出2个“最佳分类楼栋”,对楼栋所有住户奖励。实行垃圾分类1年多,这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如今,居民不仅能将垃圾精准分类投放,还合力减少垃圾30%以上,帮助小区成为“示范点”。

“我们不能光看‘盆景’,要看‘风景’。”芙蓉区委书记于新凡说,垃圾分类实效好不好,不是单看个别做得好的小区,要看全区整体水平,大家要齐心协力将这项工作扎实推进好。今年来,芙蓉区吹响了垃圾分类工作“集结号”,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工作全区77个社区(村)全覆盖,还打通了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理的垃圾分类全链条。

入户访人家,桶边有督导

全区77个社区(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看似生活小事,却是社会文明大事、城市管理难事。芙蓉区首先通过广泛宣传、有效督导培养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厚植垃圾分类土壤。

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契机、群众工作“连心行动”为平台,芙蓉区165个党组织,243个网格党支部,336个楼栋党小组共1.86万余名直管党员一起行动,引导群众转变垃圾分类观念,并带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区邻里共同参与。党员带动下,该区还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强大合力。

东湖街道成立了一支宣讲队伍,将入户指导常态化、分类宣传多样化。顺口溜、三句半、歌舞快板……他们创新方式方法,前往群众聚集的地方、在群众方便的时间、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能烂在地里的是湿垃圾,不会烂的是干垃圾。”韶光社区居民徐娭毑家茶几上放着垃圾分类宣传折页,“不会我就对照资料,再不懂,社区书记在我们群里,随时指导。”

该街道龙马社区让群众当主角,通过“百姓家常”议事会,大家坐一起谈分类、解分歧、达共识,推动社区居民都加入到垃圾分类中。

不只是东湖街道。今年以来,在芙蓉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的指导下,全区各街道将入户指导常态化、全方位宣传形成强大合力。截至目前,芙蓉区入户宣传60余万户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0万余份、发放倡议书65万余份、发送宣传信息100万余条。

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街头巷尾议得到。芙蓉区在街道、社区、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标识标牌、宣传栏等垃圾分类导视图,引导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意义、支持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张挂宣传标语1000余条、制作宣传牌板6000余幅。

今年以来,芙蓉区采购配置了垃圾桶15000余个,基本实现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商务大楼等单位的分类垃圾桶配备到位。桶边督导蔚然成风,如东屯渡街道联合物业公司,挖掘社区能人,成立一支督导队伍,他们通过抓好“桶前指导”,落实开袋检查、投放引导工作;还制定一本垃圾分类工作督导记录本,由督导员登记后评优评先。

10月22日,芙蓉区正式通过长沙市验收,实现了77个社区(村)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避免“前分后混”,做好“回收利用”

全区打通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理全链条

“我们不仅要在宣传上动起来,确保垃圾分类全民知晓,还要将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理的垃圾分类链条打通。”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春晖多次强调。

前端分类避免“破窗效应”,中端处理避免“前分后混”,后端工作做好“回收利用”。近年来,芙蓉区将不同环节主体纳入到精细化治理中,成功打通了垃圾分类全链条。

在分类环节,芙蓉区不仅通过入户走访常态化、宣传多元多样化等常规手段,全力推动垃圾分类深入民心,尽可能将分类环节固定在居民家里。针对大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需求,全区还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开设微课堂、制作视频动漫、开发“垃圾识别”小程序等帮助居民理解垃圾分类、支持垃圾分类。

在投放环节,虽以前长期存在着“废品收购者+废品收购站”体系,但覆盖不全面,大部分收益并未反馈到居民手中。芙蓉区不断创新,如荷花园街道东郡社区实行“一户一码”制,住户通过专属二维码注册绑定干、湿、有害、可回收物二维码,在家按类别分好后,将垃圾分类投放在小区相对应垃圾桶,互联网端通过每户绑定的二维码跟踪可知晓居民干湿垃圾参与率,预估每区域产生的垃圾量。

同时,可回收物通过二维码后端称重按不同回收物将不等值的积分传输到已注册的手机用户上。积分可在系统平台上兑换不同等价的生活用品,来推动改善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

在运输处理环节,如果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却被垃圾运输车“一锅烩”,是对居民垃圾分类信念最大的打击。芙蓉区不仅做好了垃圾分类运输,区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还携手湖南杨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以一个街道为单位,设置一个转运分拣中心,每个中心服务人口至少8至10万人。分拣中心配备了分类区设施、负责培训人员规范服装、统一运输车辆、制式收纳容器、监控设备、大数据收集设备等,主要打造垃圾分类“过滤器”功效。

目前,全区已建成12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并搭载小程序“星城卫士”将单个分拣中心功能向全街道辐射,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分拣中心2018年10月运营以来,共收集可回收物约987吨,从街道社区与可回收物中分拣出的有害物约两百余斤,为周边积极参与居民群众、环卫工人、拾荒人员带来近200万收入,接纳宣导垃圾分类人数约为214605人次。

垃圾“再资源化”的路径越来越多,有社区每天能将约1500斤湿垃圾通过设备设施转化成有机化肥,其中一部分用于社区绿化,另一部分分给居民。

“垃圾分类无小事,所有目标范围需覆盖到位。”副区长李学军说。为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实,近年来,芙蓉区以街道为单位,建立了区、街领导联点机制。区领导、区城管局、区环卫中心班子成员联点街道,街道领导联点社区,各街道办事处建立相应联点督导机制,确保每个街道、每个社区垃圾分类集中行动都有人负责。

阅读延伸:芙蓉区垃圾分类的街道实践

东湖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有方法。该街道运用“五步工作法 ”,首先成立分类工作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双组长,街道班子联社区保障工作持续性;第二步建硬件设施,全街投入分类垃圾桶2100个,投入、改造分类垃圾拖车38台,发放家用分类垃圾桶6000个,设置大件垃圾暂存点15处;第三步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制作展板1500余份,入户发放资料4万多份,还开展积分兑换礼品活动等;第四步建立“督导员”“宣传员”两支志愿者队伍,助力垃圾分类有效落实落地;第五步利用议事平台,推进评比表彰进行,引导居民主动垃圾分类。

定王台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有亮点。该街道和辖区中天写字楼内招商银行长沙分行合作,开发了一款“分类有招”垃圾分类主题小程序。市民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随后进入一个40秒倒计时的垃圾分类小游戏。游戏中有各类垃圾,可以投入四个分类垃圾桶中。分类正确得1分,如果分类错误,将无法投入。游戏结束后,市民可以领取到一个由招商银行长沙分行提供的环保鼓励小红包,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让更多的人通过掌中游戏轻松了解垃圾分类常识。截至今年8月1日,经后台数据统计,该小程序运行达8000万余次!

荷花园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有收获。该街道分拣中心,是芙蓉区最早建成投入使用的一家分拣中心,辖区内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电池、灯管、过期药品、旧衣物等十多种生活垃圾都可以在此被分拣、暂存,达到一定的存量后进行清运、处理。1年以来,该分拣中心共清理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总量约365吨,有害垃圾约为200余公斤,整个街道生活垃圾总量不断下降。今年,该街道目前各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宣传栏,各楼栋都贴有垃圾分类指示牌,入户宣传27000余户,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百分百。同时,该街道东郡社区成了“样板社区”,可复制经验目前正在全区推广。(邢 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邢 骁

编辑:唐甬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城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