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垃圾分类示范社区③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做好常态“文章”

来源:长沙城管 编辑:王娉娉 2020-07-15 15:59:1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0年是长沙垃圾分类工作的提升年,29个社区因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敢于创新,取得成绩,被评为长沙的垃圾分类可复制社区。长沙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星辰在线推出报道《走进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小编在长沙各个社区走访垃圾分类工作,不少社区工作者都反映: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要有完善制度护航,要在居民思想理念层面做实工作,还需要开展常态化的宣讲活动。

蚌塘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拥抱”日常生活

开福区蚌塘社区将长沙的垃圾分类制度和社区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了蚌塘特性的“五定”工作法(定方案、定机制、定时、定点、定人员)。

每周三晚,蚌塘社区都会举行资源回收及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人气爆棚。

“我们社区没有什么高大上设备,靠的是志愿督导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尚念经’般的宣传,及每周三晚上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居民分类意识得到提高。”蚌塘社区主任张艳红说道。

社区督导员在四分类点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检查,对分类不正确的居民指导、纠错,并做好“红黑榜”登记。

蚌塘社区探索出一条“垃圾分类+N”的道路,如推行“垃圾分类+国学”“垃圾分类+插花”“垃圾分类+重大节日”“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参与。

辖区四方坪二小创新了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如在垃圾分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中小学生有机会获得每学期一次的“分类小星星”荣誉;社区针对居民采取“回收变现”的方法,鼓励居民将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并回收变卖。变卖的资金,被用来帮扶弱势群体。

70岁的毛干华作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成员,随手分拣垃圾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张艳红表示,下一步社区将加快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建设,因地制宜,合理增加分类垃圾桶、分类收集车辆等设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清水塘社区: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我每天没什么事情就去楼下看看,看到楼下有乱扔垃圾的情况,我就告诉物业。”81岁高龄的胡怜众介绍,乱扔垃圾不是小事情,如果谁这样做,他都会去劝阻。

清水塘社区开展假期未成年人垃圾分类教育活动。

自2016年10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开福区清水塘社区就构建了社区党委、机关单位、物业公司、社会义工、小区党员、楼栋长等多级联动的工作网络;通过市民讲堂、志愿者宣传、上门讲解、原创文艺晚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群众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垃圾分类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居民群众也实现‘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社区负责人表示。

清水塘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垃圾分类“小小督导员”活动。

为确保居民群众能从源头做到精准分类,清水塘社区科学规划各小区投放点和垃圾桶设置,形成一小区一组织、一楼一栋长、一单元一门长、一户一家长、一家一监督长“五个一”垃圾分类工作机制。

清水塘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志愿者进行上户宣传。

社区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成立长沙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分类驿站分为垃圾收集区、垃圾分选区、垃圾分类流程展示区、再生产品展示区,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居民还可通过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而获取积分,积分用于兑换礼品或在周边商铺消费。

枫树山社区:搭建分拣站 开辟“绿色微店”

枫树山社区的垃圾分类分拣站。

在雨花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有一处名为“绿色港湾”的垃圾分类分拣站,这是一座由旧自行车棚改造而来的垃圾分类小屋。编织袋、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在这里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枫树山社区的老人们自掏腰包搭建的,而回收垃圾积攒的资金,全部用来捐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今年是吴艳红在社区做志愿者的第6个年头,71岁高龄的她展示家里已经分好的可回收垃圾。

枫树山社区主任黎君介绍,枫树山是一个老社区,里面居住的居民大都为六七十岁的老人。2014年在社区组织环保义工来枫树山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后,社区就在邹嗲嗲、郭奶奶这样一批人的带领下自发成立了社区“环保站”。

从吴艳红家中走出,偶遇一位正在路边“捡垃圾”的居民,社区主任黎君前去闲聊了片刻。

如今,枫树山社区的“环保站”已经小有名气。社区的居民都会在家将垃圾归好类,将可回收垃圾送到“环保站”中。同时社区也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环保人士。

雅礼中学、育新小学的学生们,加入到社区每周三晚的“环保行动日”,大家风雨无阻,聚集在小小的“环保站”,合力推进垃圾分类。

现在,垃圾收集、垃圾分拣已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

为了提升居民投放正确率,枫树山创新推行“绿色积分兑换”模式,在小区结对超市开辟“绿色微店”,居民以积分兑换物品。同时,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先进评比,以先进带后进,带动辖区家庭全面参与垃圾分类。

来源:长沙城管

编辑:王娉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城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