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环境整治看似是“面子工程”,实则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里子”。为破解群众身边“脏乱差”难题,长沙市城管局近日启动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以人为本、柔性执法”为原则,通过“问计于民”“智慧监管”“绿色微更新”等创新举措,将城市治理的“精度”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温度”,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01 开福区毛家桥街:守护烟火气,早市晚市环境交通秩序双保障
毛家桥街以其浓厚的市井气息和繁华的早市、晚市闻名,是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去处。清晨6点至9点,傍晚4点至10点,这里人流如织,充满了城市活力。然而,巨大的人流量也让这条小巷“难以承受”。居民李阿姨说:“这条街热闹得很,买东西方便,就是人一多,产生的垃圾也多,高峰时候电动车、行人挤在一起,通行有点慢。”
市井街巷的“甜蜜烦恼”:人气旺了,环境与秩序如何跟得上?
早、晚市期间,街巷热闹非凡,但随之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大且集中,需要高效及时的清扫保洁。同时,大量市民购物、通行,也使得道路在高峰时段相对拥挤,需要有效疏导,保障通行顺畅与安全。
“主动服务”+“15分钟响应”
为守护好这条充满烟火气的街巷,保障居民和购物者的良好体验,新河街道、开福寺路社区主动作为,问计于民,精准施策,打出了一套服务民生的“组合拳”:一是强化服务。针对早市、晚市人流量高峰特点,社区工作人员和环卫清扫人员在凌晨4点的早市前夕、夜间10点晚市渐退的两个关键时段,集中力量进行深度保洁。凌晨提前清扫,确保开市时环境整洁;夜市结束后,彻底清洗地面油污和垃圾,恢复道路干净面貌,为第二天的活力重启做好准备。二是建立“15分钟响应”机制:在高峰时段,安排专人在街面动态巡查,一旦发现垃圾堆积、地面脏污或局部通行不畅的情况,保洁人员、交通劝导员能在15分钟内响应处置,确保环境卫生时时有人管、通行秩序刻刻有人护。如今,毛家桥街环境整洁有序,高峰时段的通行效率也显著提升。李阿姨笑称:“现在送孩子上学,虽然还是那条热闹的街,但清爽多了,10分钟就到校,比以前省不少心!”
02 长沙县荣盛城:从“垃圾围城”到“品质蜕变”,多部门联动破局整治难题
“以前小区门口堆着装修垃圾,夏天蚊虫多得能打‘蚊子仗’,消防通道被堵得死死的,真怕着火!”荣盛城居民张先生曾因小区环境差,甚至考虑过搬家。这个保交楼项目因历史遗留问题,成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集散地”,裸土区域尘土飞扬,废弃工棚杂草丛生,居民直言“住得憋屈”。
责任“悬空” 服务“掉线”:市容整治困在“无人区”
整治初期,各部门多部门职责交叉,协调难度大;物业监管不力,装修垃圾清运不及时;居民投诉后,整改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专班攻坚”+“压实担子”
为彻底解决问题,分管副县长亲自调度,成立由城管局、住建局、街道组成的专班,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湘龙街道集中清理装修垃圾22货车、拆除200平方米违章工棚;县住建局督促物业设立“消防通道禁止占用”标识,安排保安24小时巡逻;县城管局市政维护中心牵头对裸土区域进行降坡、硬化,砌筑挡墙,相关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即将完成,后续将由县城管局园林中心牵头进行移植树木、铺设草皮。如今,小区消防通道畅通,绿化带成了居民遛弯的“打卡点”,张先生感慨:“现在带朋友回家,终于敢说‘我家小区挺漂亮’了!”
03 天心区黑黎社区公园:从“儿童陷阱”到“绿色乐园”,“微手术”如何赢民心?
“以前公园垃圾堆得像小山,夏天蚊虫嗡嗡飞,井盖破了也不敢让孩子靠近,晚上黑灯瞎火的,根本不敢去!”黑黎社区居民王阿姨曾对家门口的公园“敬而远之”。这座承载着居民休闲记忆的社区公园,一度因垃圾堆积、井盖破损、公厕照明故障等问题沦为“脏乱差”的典型,甚至被居民戏称为“蚊虫乐园”。
“设施老化”牵一发动全身,居民需求“众口难调”
整治看似简单,实则涉及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市政设施多个维度:垃圾清运需要环卫部门配合,井盖修复需要市政部门协调,公厕照明需要电力部门支持,绿化补种需要园林部门规划。
“微手术”+“对症下药”
今年5月,天心区园林绿化维护中心以“绣花功夫”启动专项整改,针对居民痛点“对症下药”:
▲垃圾清运“大扫除”:10余车陈年垃圾被彻底清理,蚊虫滋生的“重灾区”摇身一变为干净整洁的草坪;
▲井盖隐患“大排查”:12处破损井盖全部更换为防滑耐用的新盖板,彻底消除儿童玩耍的“隐形杀手”;
▲绿化“美颜术”:科学修剪病枝枯枝,补种马尼拉草皮300平方米、吉祥草200平方米,铺设草皮砖400平方米,1200株青皮竹点缀其间,形成层次分明的绿植景观;
▲设施“升级包”:增设垃圾分类桶、修复休闲长椅,公厕照明“亮灯工程”让夜间使用更安心,贴心细节获居民点赞。
如今走进黑黎社区公园,公厕明亮洁净,垃圾分类有序。王阿姨笑着带孙子来玩:“以前躲着走,现在天天来!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这场“颜值革命”不仅让公园焕然一新,更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
从“脏乱差”到“高颜值”,从“避而远之”到“争相打卡”,这场民生蜕变印证了:只要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情办好民生小事,城市治理就能“治”出温度,“改”出幸福。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整治为契机,持续深化“精治长沙”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品质”,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来源:长沙城管
编辑:贺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