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生百万吨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后变再生砖石,可修200公里道路;修地铁盾构机隆隆掘进,堆积成山的含污染盾构土咋办?无害化处理后可种花植绿,还能巧变环保砖……随着开福区在长沙率先建成大件、装修、盾构土、园林、渣土等五类垃圾处理终端,长沙城北所有垃圾都将“各回各家”,彻底实现分类投放后分类处理。昨日,为让市民直观了解垃圾分类最终流程,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当“导游”,带领由社区居民、环卫工人、物业公司组成的观摩团,零距离直击垃圾终端处理“回娘家”。
五大处理终端让垃圾分类“回娘家”
垃圾分类会不会走过场,变成“进屋分类,出门一类”?开福区率先建成的垃圾分类五大处理终端,让备受市民担心的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资源放错了地方。”在位于中青路的开福区装修垃圾处置场,刘拥兵说,长沙因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一年约有1000万吨,而开福区就有100万吨,这些都是潜在的资源。市民观摩团在现场看到,堆积成山的装修垃圾经分拣后,钢筋和木材回收利用,白色垃圾则送无害焚烧做发电燃料,剩下的残砖碎瓦源源不断被碎筛分设备“吞”下,变成环保砖、管沟基坑回填料和道路用材。据测算,开福区一年产生的100万吨装修垃圾,经此终端处理能修200公里路,节约250亩填埋土地。在秀峰山下的开福区大件垃圾处置站,堆成小山的旧家具、废电器被磁选、人工分拣,分为竹木、碎布、金属、塑料等大类回收利用。该区每年约5万吨被居民们丢弃的居家破烂,在此实现100%回收处置利用。
在青竹湖大道、开福大道旁的开福区盾构土资源化处置场和园林垃圾处置场,市民们现场直击了污染废土和残枝枯树“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长沙在全国率先尝试对盾构土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每年长沙修地铁产生的其中60万立方米盾构土,都将在开福区通过无害化处理,变成可利用的砂石、种植土壤和压制成保温材料、建材砖。
城北107个社区垃圾分类将全覆盖
除了对大件、装修、盾构土、园林、渣土等五类垃圾设专门的处理终端,开福区对厨余、其他生活垃圾以及有毒有害垃圾则采取服务外包的处置方式,实现彻底全分类处理。
据悉,该区2018年完成35个分类示范社区和16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建设全功能垃圾分类屋、大件装修垃圾暂存点32个,设置四分类投放桶(箱)5000余处。今年,将继续投入5000余万元,加强居民前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0月实现全区16个街道107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0年底,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35%以上。(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胡丹)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