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福区清水塘社区“五个一”打造垃圾分类新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徐蓉 熊晓宇 编辑:王娉娉 2017-11-07 11:40:5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开福区清水塘社区一中宿舍区门口,醒目放着一个大型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垃圾桶。

清水塘社区的“四分法垃圾桶”。

居民周进正在将废旧电池扔进有害垃圾箱内。

  红网时刻11月7日讯(通讯员 徐蓉 长沙分站记者 熊晓宇)自2016年10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社区一直致力于创新管理机制模式,从一小区一组织,一楼一栋长,一单元一门长,一户一家长,一家一监督长“五个一”着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力度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组织等群策群力,如今大部分居民都养成了干湿分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高

  在开福区清水塘社区一中宿舍区门口的醒目位置,可以看到一个大型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垃圾桶,共有5个投递入口,可分别投放废旧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以及纺织品、纸张、玻璃类等可回收物品。此外,一中宿舍区每栋单元前都摆放了1个干垃圾桶和1个湿垃圾桶,垃圾桶旁的宣传牌印有简单的图片和文字,供居民一目了然地了解干湿垃圾的定义、分类和收运流程等。

  清水塘社区专干毛利荣说:“现在居民的分类意识都很强,连很多低龄学生都知道垃圾分类四分法,分类投放准确率也很高。”她指着一个湿垃圾桶向记者介绍,“你看,大家都能将餐厨垃圾装袋或者直接倒入这个桶中,而将一些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放进另外那个干垃圾桶内。”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做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难题,也是一场“全民攻坚战”。清水塘社区书记汤国清介绍,“社区刚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时,很多居民都表示不理解、不支持,社区专干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时,都拒绝开门。他们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也没意义,相反统一投放垃圾更方便。”

  汤国清说,“垃圾分类对于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至关重要,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新中国的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大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抱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而且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重要性和意义。”

  如何让居民更透彻地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好更准确地将垃圾分类投放好,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宣传、引导和发动,也需要居民积极支持与配合。汤国清介绍,社区创新了垃圾分类“五个一”新模式,即一小区一组织,一楼一栋长,一单元一门长,一户一家长,一家一监督长,同时还联合物业、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等齐抓共管。

  志愿者“敲门”手把手教居民分类

  汤国清介绍,自试点以来,社区在公共区域共投放了160余个干垃圾桶,50多个湿垃圾桶,9组四分法垃圾桶。另外,还为住户赠送了1500余个不锈钢湿垃圾桶,同时联合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等向居民发放了3000多份宣传册,开展了40多次宣传活动,“目前,社区共有200多个居民志愿者,同时,像快乐义工协会和鼎诚义工等志愿者组织也加入进来。”

  社区联合志愿者们通过宣传片、宣讲会、居民自筹晚会等方式向百姓宣传生活垃圾对于地球的危害,以及对于垃圾分类产生的经济、环境效应,同时组织栋长、门长、家长等人参观环卫之旅,使其了解垃圾分类后的回收利用流程等。志愿者们开展了多次“敲门行动”,上门为居民发放宣传册,同时手把手教导居民如何分类。有时,志愿者们和物业工作人员等还会蹲守在分类垃圾桶旁,抓住居民投放垃圾的机会,引导他们正确、精准分类。

  清水塘社区居民周进已年过古稀,是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也是所住楼栋的“栋长”。她参加过多次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也经常在“串门”时教导住户如何正确垃圾分类。

  周进说,“养成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需要居民从点滴做起,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老党员去示范和引导。如果每个市民都能自觉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长沙将被打造得更加宜居宜业,建设得更加美丽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徐蓉 熊晓宇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城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cg.rednet.cn/c/2017/11/07/44676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城管频道首页